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

时间:2025-05-15 23:08:26
有关高考作文合集8篇

有关高考作文合集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作文 篇1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它继承了材料作文原有的对考生便于要求的特性,也兼备了话题作文所具有的思考范围较为宽泛的优点。这样一来,新材料作文一方面防止了学生押题、猜测、套作的弊病,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选取适合自己生活体会或者世界观的立意来作文。教师要善于探究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有效的审题立意的策略,让作文为学生的成长增添正能量。

一、析题型、觅特点,提纲挈领

对比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我们不难发现,新材料作文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特征。具体来说,新材料作文具备以下优点:

其一,新材料作文使应试作文呈现多样性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题目本身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同时“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思考和立意的空间,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面和世界观选择切入点。随着学生对材料不同程度和角度的理解,应试作品也会呈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写作局面,打破了以往习作在立意和审题方面的局限,便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施展自己的才华。

其二,新材料作文拒绝随意和套作。它在立意审题方面给了学生自由和方便,但它是建立在以材料话题为基础上的,材料话题很大程度上在提示学生构思的范围和立意的方向。新材料作文需要学生针对材料作深度的思考,才能理出正确的写作方向。

其三,新材料作文以立意取胜。角度多了,写作的方式也会有很多。学生可以接着讲述故事而展现自己的叙述和创造能力,也可以发表见解来展示自己对人生世事的看法,更或者形神俱备地施展自己的散文技巧。那么,以什么尺度来衡量应试作品的优劣呢?显然,无论哪种形式的作品,最能体现思想深度的就是学生作文的立意,这一点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使命所决定的。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但自由是建立在最基本的规则的基础上的,这或许是对新材料作文一个切实的写照和总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分析材料,梳理材料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纵向深度思维,让学生能够从诸多写作角度中获得最佳立意着手写作,真正体现自己的个性化思维和理解分析能力。

二、重发散、拓视野,运筹帷幄

针对上述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是思维由单一向丰富,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学会从材料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同时也对学生的思考习惯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别人准备止步时,我们多往前走一点”。发散思维可以通过横向的联想和纵向的深入思考两种途径来完成。横向的联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角度,有材料可选;纵向的深度思考,让学生的思虑有了深度,以便选择最佳切入点。

比如,20xx年高考江苏作文“爱与忧”,虽是命题作文,但是也为学生提供了三个材料,可归属为新材料作文。以此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材料分析时,我们必须让学生能够放开思路把题目中的立意和角度研究透彻,再进行选题立意。那么怎样发散呢?笔者以“‘爱’指什么,‘忧’指什么”这个问题为核心,让学生阅读材料进行解析。显然,三个材料各有提示:于家庭,“慈母手中线”是爱,“意恐迟迟归”是忧;于国家,“爱”是泪水,“忧”也是泪水;于人性,“忧患”与“大爱”共生。在分解材料所指的时候,学生豁然明白,原来三个材料之间联系于“爱与忧”,又在爱的意义和范围之间不断放大。于是,选择的目标逐渐明确,同时根据自己对每一个主题掌握的素材和敏感度再具体选定主题进行写作,成功率就高了不少。

三、深思维、慎立意,决胜千里

有人把新材料作文叫做“立意作文”,言下之意就是这种作文立意是取胜的关键。作文立意能够直接反映学生思想水平和深度,因而对考场作文的评价立意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志存高远,意趣雅致,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以20xx年北京卷作文“科学家与文学家对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与思考”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分析的角度。学生梳理了“手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这样两个角度。如果不做深入思考,仅停留在这两个角度的浅层选其一进行写作,那么立意显然就偏于肤浅了。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利弊两个方面分别深入思考,学生又更深一层地明确,不管是科技方面的作用,还是交流方式的改变,都是利弊并存的,立意不停留在表面的单方面的“正面思考”。

总之,就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新材料作文正逐步渗透到高考语文中来。教师要根据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开阔其思路,拓宽其见识,使学生能够在全面解析材料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写出切合主题、立意深远的优质应试作文,展现自己的才华,决胜于高考人才选拔竞赛。

高考作文 篇2

工作闲暇之余,我顺手从桌上堆积如山的报纸中抽出一份粗粗浏览起来。从顶端的日期看,是过期的报纸。内容却不曾读过。自己便下意识地留意起有兴趣的文章来。翻至最后一版,那硕大粗体的“20xx年高考作文”吸引了我,引起我浓厚的兴趣。高考谓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象至极,比喻贴切,竞争之残酷一针见血。抢过去与否,作文分数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本版事关高考作文,我当然得仔细品读品读。

待读完本版中央的编辑手记,兴趣更陡增不少。他们将今年我国部分地市的高考作文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我国部分知名作家,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这些被点名的“同学”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真是太有意思了!想出这个怪招的编辑也太有才了!按编辑的话说“看惯了作家们信马由缰的驰骋,忽然要他们当一回学生,写写今年的高考作文,带着镣铐跳舞,完成必须的规定动作,多少有点难为他们的意思”,对此,我多少有点不认同。你想,他们是作家呀,作而优则称家,个个可都是此道高手呀。虽戴“镣铐”且舞出“必须的规定动作”,肚中存货十足还真不怕倒不出货来,况且高考作文的要求比如:自立定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等颇为宽松,又何谈难为呢?

既然小菜一碟,点名的“同学”自然也都勇敢接招了。编辑老师说“‘作业’布置下去,有‘同学’很快就交了上业,也有的‘同学’拖拖拉拉,铃响的最后一刻也终于交卷”。总算没有出现因超时而作废试卷的事情发生,态度还算端正。点名的“同学”对各种招式早已烂熟于心、运用自如,又怎么怕竞技场上规定的一招半式?考生的态度端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对“摔了一跤”的漫画,韩石山老师先用朴素精练的 ……此处隐藏5198个字……出现了四次,可是学生还是忽视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抓不住关键词,抓不住材料的限定条件,找不到材料中谁是主角。针对这个现象,给学生的建议就是要静下心来、沉住气,每次阅读材料首先要采用“三W”方法,帮助整理材料信息,即谁(who),干了什么(what),为什么(why)会这样;其次一定要会抓关键句,对反复出现的文字一定要重视,反复揣摩。立意问题投机取巧,将作文含义变成简单话题

解决办法:除了用“三W”法和找关键句法,还可用由果溯因法

辽宁高考采用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20xx年至今已经有六年了。可是,很多考生处理作文的态度仍然停留在过去“话题作文”的时代,或者是停留在初中时代简单的认知上。懒于思考,投机取巧,用处理话题作文的方法来处理新材料作文,这是大忌,很容易就将自己陷入“套作”中。

例如,这是发生在一家中外合资石化企业的真实故事。新厂区建成后,双方管理人员讨论外墙刷什么颜色。中方人员的一致意见是刷成灰色,上面浅灰,下面深灰,理由是灰色耐脏。但德方人员坚持刷白色,认为只要管得好外墙就不会脏。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中方领导作出让步,同意刷白色。他想,过一个月你们再看吧。然而,由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每半个月清理一次,加上员工爱护漂亮的外墙,几年过去了,外墙依然干净如新。

考场上学生处理分析这个材料特别不理想:“做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坚持”、“规矩”、“素质”??低级的错误来源于多年来学生处理作文的懒惰,投机取巧的心理,总是以为以前写过的、背过的作文就可以应付一切作文,简单的两三个字就是这则材料的含义,就是作文的论点。

这则材料的关键是“管理”,利用“三W”法分析——who:中、德方管理人员;what:新厂区的外墙中国人选择涂灰墙,但德国人选择涂白色,可涂白后几年过去,由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每半个月清理一次,加上员工爱护漂亮的外墙,外墙依然干净如新;why:中方管理人员从外墙必定会脏的思维定势出发,缺乏改变现状的信心,没有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而是选择了耐脏的颜色。所以观点可以表达为:要想管理有改善、出成绩,管理者就要既从主观上摆脱思维定势,树立积极的信心,又要在客观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学生除了借助“三W”法和找关键句法,还可以用由果溯因的方法来分析,即“为什么德国人选择刷白墙,并且能成功地让白墙干净如新呢?

审题立意的方法除了“三W”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还有抓感情倾向法、互补法。再好的方法也只是辅助手段,关键还是在于考生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材料,不要有投机取巧的心态,平日有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作文难倒。

高考作文 篇6

1.感情与体验:对亲情友情和幸福的体验。

2.生命和自然: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理解和珍爱。如现代化建设与环境,地球家园,呼唤绿色,敬畏生命,展现个性,注重人格发展等。

3.人际关系和人生智慧:颂扬人与人之间的爱,尊重与宽容,认识自我,通达乐观,学会放弃学会忘却学会沟通,倾听被人,欣赏他人,善待他人,赞美的魅力。

4.生存和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并感知他们的所思所想,特别是当今社会在物欲和精神双重压迫下的喜怒哀乐。(中国农民工的状态)。

5.健康问题: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不少人产生了人格分裂、自虐与他虐等心理问题,以及过劳死的年轻化等引起对健康(身体的心理的人格的个性的)问题的关注。

6.价值取向、生活信仰和处世态度:面对道德沦丧和信仰的缺失,要呼唤并建立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推崇砺志自强的品质,呼唤对对卓越成功的不懈追求对有品位的文化艺术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7.社会责任感与法律:面对社会中角色模糊、角色逃逸现象以及法律意识的呼唤。

8.回顾与前瞻:着眼于对过去的回想与对人类美好未来和前景的畅想.(对国家大事的评价,如上海的世纪博览会在当年就成了高考话题作文,中国男子足球出线后北京考了规则等)。

高考作文 篇7

曾几何时,我就有了梦,一个追逐了十二年的梦,可就在那个六月,当时间从我笔尖悄悄滑落的时候,我的梦就像这盛夏里的一片落叶,毫无预兆,便黯然散落。梦也就这样碎了,而且碎得不堪入目,甚至惨不忍睹。

梦碎了,心也破了,那时的我就如漫步在萧瑟的清求时节,寂寞,凄清,又惆怅,心里装不下任何言语,心里载不动父母亲友的劝慰。心空有风,有雨,有冰霜,但却看不到太阳。心空分明是一片分外的黑暗,再也找不到欢闹的星子在躲闪。心空黯淡,黯淡!心里茫然,茫然!

倘若心也会冻结,我宁愿如此。或许这样会更好,因为冻结了的心不会思想,也就没有了烦恼,也就没有了梦碎的伤痛。可是我的心却是热的,是跳动着的,心里看到的一切都有伤,都有悲,我只能沉浸在碎梦的伤痛里,争扎在揉碎的梦里,任疼痛的风雨包裹着自己,消融着自己。

我该恨风,恨雨,还是恨阳光?我该恨天,恨地,还是恨命运?是高考吹残我的人生,还是命运在捉弄我自己?是命运的不公平,还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是真理?我想找个安慰自己的理由,可一万个也不够。梦的落叶都以散落,我又怎能保持它的鲜翠?

那一夜,说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我睁开双眼,苍穹的夜空里几颗星子在挤眉弄眼。忽地,一颗流星画了一道璀璨的光线,奋不顾身地消逝在天际。它的举动触动了我的心玄:它能为了生命的辉煌,为了生命的光彩而不惜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我就不能再次拾起梦的落叶,为生命的璀璨,继续自己的征途呢?

辗转反思后,我站起了身,收拾身边散落的梦叶,走向雨巷的尽头,继续自己的征途,重头追寻梦的方向。我要坚信人生的雨巷终会有阳光,雨巷的尽头就是梦的天堂。

当我再次拾起梦的落叶,我发现自己已扬帆,向梦的彼岸奋然起航。

当我再次拾起梦的落叶,我会相信新一次的追梦会给我实现梦想。

当我再次拾起梦的落叶,我又看到了梦的方向,又找回了梦的希望。

当我再次拾起梦的落叶,我又“破镜重圆”般补好了高考曾打破的梦。

高考作文 篇8

以前总以为高考和自己不会有太大的联系,认为那只是哥哥姐姐是事情。等到自己也是高3是学生时才知道只要自己还是个中学生就无法摆脱这次考试。

那时总觉得高考不过是一次考试,没什么大不了的,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可是现实教会我临场发挥也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无法保证自己在高考中会不紧张。

大脑告诉我没有哪种保健品是可以帮助我们高考顺利的。也许每个人在高考面前都无法不快速成长,看事情的问题也不一样,做每件事时总是会不自觉的考虑后果,看电视玩电脑也总是有种莫名的忧伤,不讨厌可是它却总是可以成功的阻止我的快乐。似乎学习是唯一能感受得到快乐的,可是这种快乐却微乎其微。

在高考面前我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友情的薄弱,那种淡淡关系让每个人都想大骂高考。可是骂完之后还是要回到现实。

如果可以如果真的可以我愿自己还是那个不懂世事的孩子。

《有关高考作文合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