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高考作文汇编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作文 篇1一、快速读懂命题者的意图
(一)快速读懂命题者的意图有何重要的意义呢?
这里不妨研究一下20xx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有删略)。该年度的作文话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1.只要扣住话题中的两个关键词——“灵动”、“沉稳”来写作,就可以视为切合题意。
2.考虑到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考生只要写到“灵”、“动”、“沉”、“稳”这四点中的一点或几点,就可以视为符合题意。
3.文章在上升到哲理高度论述时,要看其是不是话题的自然生发,是否结合话题展开论述,或者最终是否回应话题。稳与变、动与静等,可以看作是话题的自然生发,符合题意。内在与外在、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等,最高不超过40分。
4.如果接过材料中的“话头”,转而纯粹地谈一个哲学命题,根本不结合“灵动、沉稳”来展开论述,应视为偏离题意,最高不超过35分。
5.如果以“山”、“水”为话题,根本没有涉及“灵”、“动”、“沉”、“稳”,应视为偏离题意,最高不超过35分
6.评卷时要特别注意那种若即若离、硬贴标签的文章。对这类文章,可根据其“即”“离”程度来评分,最高不超过40分。
7.完全另立话题的,最高不超过30分。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
1.几个细则的关键词都特别强调审题。细则中的关键词,或是强调“切合话题”、“符合题意”;或是强调“结合话题”、“回应话题”;而一旦“偏离题意”、“另立话题”,则得分很低。可见审题准确有多么重要。
2.作文评分根据“切合话题”、“符合话题”、“偏离话题”、“另立话题”分成了四个不同的类别。满分70分的作文,一旦“最高不超过35分”或“最高不超过30分”,你的语文成绩是铁定高不起来了。一旦语文分数严重下滑,你的高考总分也就可想而知。
这么严重的问题还不足以使我们每一位同学深思和重视吗?
(二)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快速读懂命题者的意图呢?
1.解读材料,提炼观点
如果是材料作文,要尽快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如果要求你自定话题,既要抓住材料的重点,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如知识储备的侧重、擅长的文体等等)另外确立小的话题。
2.根据话题,选择角度
近几年多考话题作文。遇到这样的命题要学会选择角度。话题虽宽泛,自己的拟题却不能大而空。要学会化大为小。是议论文,论题越小,越容易把问题说清楚;是记叙文,描写越细,越容易用真情感染他人。
3.重心突出,观点鲜明
不管选择什么文体,写作时都不能忘记自己想告诉阅读者的究竟是什么。
如是记叙文,要重点突出。不要写成散文,从东说到西,从出生说到幼儿园,从小学说到初中……流水式的写法虽然好操作,但不能给人强烈的震撼。不妨就写一件事,哪怕就是一个感人的细节,哪怕就是那关键的一句话,只要始终围绕自己的中心,都会给阅读者强大的感情冲击。
如是议论文,要观点鲜明。最好确立分论点,一条一条条理清晰。根据分论点分别摆出例证简洁地阐述,最后总结,重申自己的观点,水到渠成。
戒观点模糊,左右摇摆,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戒例证与观点相左,论点与论据南辕北辙。总之,议论文不要在写法上玩太多花样,重要的是有理有据,观点鲜明,有说服力。
4.不忘话题,反复现身
很多同学考试时容易紧张,写着写着,就由着自己的性子,离话题越来越远。心里只有自己的小标题,忘记本次作文的大话题。阅卷者对这样的作文最没有耐心,不要指望阅卷老师慢慢地品读,帮你找出文章与话题的内在联系。一眼扫过去,没有看到与话题相关的词句,可能就判你跑题,那损失就大了。
正确的做法是,既有自己的小角度,又不忘命题人的话题,时不时地提几句话题内容,不管文章怎么样,起码不会出现算你作文走题的那种严重。
(三)为何要快速读懂命题者的意图?
之所以要快速读懂命题者的意图,是为了给阅卷者看。这就如同问:评分细则是给谁看的呢?给阅卷者看的。阅卷老师有一定的评分自由,但前提则是:严格执行全省的作文评分细则。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对阅卷者,你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二、贴心考虑阅读者的感受
1.卷面清洁,避免涂改
首先,书写不求漂亮,但起码要工整。
怎么工整?要一笔一划地写,不能潦草。平时就严格要求,坚持加强训练。老师批评你的卷面或是让你重新誊抄作文的时候,要诚恳接受,认真改正。不要指望等到大考的时候再在书写上下功夫。因为,考试时间紧,你突然地这样认真书写,可能会影响答卷的速度。如果试卷容量过大,你甚至有可能答不完全部的试题。
其次,选用一支好笔。
有的同学为了备战高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唯独舍不得买一支好笔。很多同学平时作文用质量很差的圆珠笔,或是颜色极淡,卷面看上去一片模糊;或是笔油不够充足,字迹断断续续;最严重的是写了一半,笔不下水了,临时换笔,卷面很难看。
现在已经实行网上阅卷,明确要求使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可是还有很多同学不重视,平时不练习,只待考试时使用。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好平时每次考试的训练机会,慢慢养成使用这种笔的习惯,慢慢摸索使用这种笔所用的大概时间。我带的历届高三学生,每年都有因为从未有过的认真书写影响速度,导致最后作文没有完篇的现象。如果平时就坚持认真书写,预估好所用的时间,又怎么会出现这种遗憾呢?
作文不完篇的评分细则是这样的:
(1)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以后再扣字数分。
(2)明显未完篇的作文最高不超过35分,不足600字的最高不超过30分,不足400字的最高不超过20分。
最后强调的是,卷面避免涂改。
有的同学过于认真,文章事先没有很好地谋篇布局,结果写的时候涂涂改改。这样更影响卷面。正确的方法是,除了错别字外,不涂改。因为,尽管你调整了一些看上去影响文章的小问题,却因为不清洁的卷面影响了阅卷者的情绪。一旦阅卷者不想细看你的文章,你就是修改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2.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写文章要有清晰的思路,最好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到你要说的几层意思。如果这一点不容易做到的话,最好多分几个段落,不要三段论,甚至两段论。
为什么要多分几个层次呢?因为,如果一个段落太长,老师阅读起来很费劲。想一想,只有一分钟左右的阅卷时间,老师怎能很快找出你黑压 ……此处隐藏3362个字……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诸多相关的思考,在自己生活拮据的情况下,子女能断供赡养费,放弃对父母的赡养吗?其实,法院的判决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坚守孝,方为善!
――《坚守孝,方为善》
评析:简要引入材料后,用一个设问句提出相关的思考,再用自己的观点作为答案,观点更显明确。
五、概括材料,引述开头
写材料作文,如果你担心阅卷老师误判你的作文“不符合题意”,在开头巧妙地引述材料,不失为一种稳妥的做法。巧引材料有三种方法:一是摘引材料关键句,二是概括材料本质,三是从材料涉及的一个角度切入。切忌照搬材料,否则,便显烦冗拙笨。
例如:陈先生崭新的宝马车被撞,心疼之情、怨愤之意属人之常情,然而,当他看到孩子的道歉信,不仅原谅了孩子,还决定向这个穷孩子捐赠,助其学业。这让人们看到,富有的陈先生拥有宽容之量、慈善之心、助人之愿,给我们的社会吹来了一缕宜人的芳香。
――《富且有仁,香宜人》
评析:考生只用一句话从陈先生的角度简要转述材料,接着以材料内容为依托指出陈先生之举表现出的高尚人格。引述材料要言不烦,分析人物简明深刻。
六、神满气足,排比开头
如果你想以气势取胜,你可以采用排比的句式开头,让议论深入有力,让抒情淋漓尽致,让描写曲尽其妙。
例如:欲知四季,去山野吧,看抽芽的嫩柳,看金黄的麦穗,看累累的硕果,看白了青山的雪,眼知窗外之美。欲知路远,就出发吧,走悠长的夕照小巷,走古朴的木桥石板,走崎岖的羊肠山道,脚知漫道之长。欲知文学,来人间吧,看爱恨贪嗔,看嬉笑怒骂,看王公贵胄,看布衣黔首,心知世界之大。
――《花气袭人知昼暖》
评析:从季节到出行,从出行到读书,句式整齐,文采斐然。
七、融入情感,意境开头
开头从标题“关键词”出发进行想象,并将浓郁的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或社会场景、生活细节)的描写中,打造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意境“破题”。
例如:我擦了擦红肿的眼睛,拖着沉重的身子往家走。这时我看到欢天喜地的小明,正将他61分的卷子装回书包往家里走。我问他:“你就考了那么点分还这么高兴?”小明笑着说:“我爸爸说了,这次我及格就请我吃肯德基!”小明的话让我的心情渐趋平静,但这不是心如止水。寒风如利刃划着我的脸,秃光的枝丫在嘲笑着我。
――《我想被温柔以待》
评析:开头是一个描述性语段,在叙事、描写的过程中,采用“红肿”“沉重”“欢天喜地”等形容词,其间两个孩子悲伤、欢喜两种心情,沉重、轻松两种心态,对比鲜明。
总之,不管用哪种方法开头,都要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语言简洁,切勿烦琐冗长,拖泥带水;
二是快速入题,观点清晰,切勿含糊其辞,故弄玄虚。
高考作文 篇6有一种幸福叫平凡……
——题记
和海伦·凯勒比,我并没有她那般豁达与顽强,但我有一双平凡的眼睛,我可以迎接黎明的曙光,送别残阳的余晖;我可以仰望蔚蓝的天空,俯视土黄的大地;我可以观赏红于二月花的漫漫枫叶,欣赏使青竹变琼枝的皑皑白雪;我可以目睹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洞庭,亲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我可以看到落英缤纷的暮春景象,看到树叶微黄的初秋景色;我可以看到中国汉字的美丽端庄,看到泼墨山水画的洒脱神韵;我可以看到外国圆体字的柔美,看到油画水粉的栩栩如生;我还可以看到娇羞欲滴的红莲,看到高大挺拔的青松!平凡的眼睛给我的世界涂上了绚丽的油彩!
和贝多芬相比,我并没有他那样的才华和天赋,但我有一双平凡的耳朵。春暖花开之际,我可以欣赏泉水咕噜咕噜冒泡的声音,小河哗啦哗啦流淌的声音,我可以聆听风儿在我耳边的倾诉、鸟儿在枝头嘹亮的歌喉;绿树成荫之时,我可以倾听青蛙为夏天的到来的歌颂、蝉儿对生命意义的诠释,我可以听到夏雷震撼天地的嗓子、夏雨倾盆不羁的声音;丹桂飘香之际,我可以听到落叶踩在脚下的咯咯的响声、果实们为庆祝自己成熟的欢笑声,我可以听到大雁南飞时的声音、农民伯伯的欢笑声;白雪纷飞之时,我可以聆听麻雀在秃树上孤独地鸣叫、大地酣睡时均匀的呼吸声,我可以听到新年时孩子们的欢笑声、鞭炮陆续响起的声音!平凡的耳朵为我的世界增添了无限生机和灵动!
和尼克·胡哲相比,我并没有他那般自信与乐观,但我有平凡的双手和双脚,我可以尽情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奔跑,亦可以无忧地在温暖的水里游戏;我可以将脚印烙在陡峭的山峰上,亦可以将身影留在柔软的沙滩上;我可以自地挥笔书写作画,亦可以随意地行走与舞蹈;我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双脚来感受“劳动最光荣”,亦可以无虑地帮助老弱病残体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平凡的双手和双脚为我的世界带来了更多的自由与乐趣!
我是平凡的,但正是这种平凡,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高考作文 篇7“唉,你这孩子……算了,你陪我出去走走吧。”“可是我的作业……”想了想,没有再说下去,毕竟从上初中以来,便很少陪妈妈散步,给妈妈的印象就是在作业堆里。今天就“牺牲”个几分钟,走到一半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不就可以回来了吗。“那好吧。”妈妈好像料定了我会拒绝,听到这段话,眼中竟散发着些许的光芒,我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
在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于我而言,说是散步,还不如说是闲逛,我快步走在前面,妈妈则是缓慢的跟在后面。“啾啾,啾啾”有鸟儿的声音。想到鸟儿,我赶忙抬头寻找那些属于天空的精灵,却一无所获。不觉自嘲的笑了笑--出现幻听了呢。“啾……”鸟鸣声再次传来,我听得很分明。可,它们到底躲到哪去了呢?
“呼,呼”妈妈微喘着气来到我的身边,看样子,她准备数落我走得太快,散步没有散步的样子。“快看地上。”咦,那些天空的精灵怎么打“凡间”来巡视了。左看看,右瞧瞧,活脱脱一副“班主任”的样子,而我们则是它的学生。而我这个“学生”,可一点也不怕这几位可爱的老师,任凭它们说着:“你,快点看黑板!”“你,不准开小差!”“你……”的我就是一直盯着它们,它们被我逼急了,飞到离它们最近的墙顶上,从高空俯视着我们。看着它们的样子,我忍不住咧嘴笑了。
想了想,上次看到鸟,还是在语文老师的课件上……唉,竟那么久没有在生活中看到鸟了。有了与这些鸟的邂逅,紧张的心情放松了,我也没那么想回去了,便安心地开始散步。
放慢脚步,我看到街边的绿树旁,那有点点露珠相伴的正随风忘情舞蹈的几根野草,它们是从哪儿飞过来,并在这儿落地生根的呢?看到了有稀疏废物飘拂的大地以及出奇干净的垃圾桶,是哪位环卫工人来辛辛苦苦打扫的呢?我还看到了几家从未见过的商店,“妈妈,这店什么时候开的?”“早就开了,你呀不忙只埋头作业,也得出来走走啦。”原本就放慢的脚步索性停了下来,我呆立在那儿,对于这回答,我有些不愿接受,我不属于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但,也许是我的生活节奏太过匆忙,还“无暇”去了解这些吧。
这条路,每天上学走,放学走,可我却遗漏了这么多的风景。甚至把妈妈的关心也遗落在这儿,我是不是太愚笨了?幸好今天知道了,这些东西一直都在路上,从未离开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