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考作文汇总7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作文 篇1回望百年前,在列强的鲸吞蚕食瓜分豆剖中,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无数冷酷的事实把一个异常尖锐的问题摆在中国人面前:中国是不是要灭亡了?它像可怕的噩梦那样,沉重地压在每个爱国者的心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山华岳低”,便是这种屈辱和愤懑的真实写照。面对亡国灭种的“时代问题”,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了中华民族埋藏已久的心声。
一个口号就是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的召唤下,一代又一代中华优秀儿女奔走呼号、殊死抗争,才有了清末志士仁人的放眼向洋,才有了辛亥革命的惊雷炸响,才有了帝制的结束、民国的诞生,才有了新主义新政党的崛起……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先辈未竟的理想事业,高擎真理的火炬,在荆棘丛生的密林中走出了一条直奔光明的大道,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如今,在中国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孙中山先生和他所代表的那一代人的理想,日渐化为辉煌的现实,中华民族日益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保守走向改革,从贫穷走向富强,书写了历史崭新的篇章。然而,那一代人从心底里喊出的“振兴中华”的铿锵之声,那一代人苦苦思索和探索的历史轨迹,那一代人的理想信仰和精神追求,却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仍然那么强烈地扣人心弦、催人奋进。
一个民族是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支撑的。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们对民主共和的信仰和追求,凝聚成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用鲜血和生命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甘为“四万万同胞受死”,以求“专制永不见于中国”,这种爱国情怀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永恒魅力,是我们血液里的铁和钙,是我们的精神脊梁和力量之源。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是有凝聚力、向心力、进取心的民族,都对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传统有一种光荣感和敬畏心,都会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加以褒扬和传承。
一个国家是需要在变革中展示作为的。孙中山先生总结19世纪百年历史并思考人类文明走向时,提出“百年锐于千载”的论断。他们所开创的历史伟业,犹如在荒芜原野上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虽然这条路不免坎坷崎岖,但它是通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门。大国自有大定见。作为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大国,中国不会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不会照搬其他模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振兴中华崇高理想的最生动实践,是对革命先驱的最好告慰。今天我们所走的是一条前所未有的变革之路、创新之路、特色之路。
当年,孙中山先生如是寄语:“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只要我们志存高远,奋发努力,为了远大目标而心无旁骛,淡定执着,我们也会如先辈那样,在回应时代问题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考作文 篇2近年来,提供材料,自主命题的形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在高考作文中运用。从突出政治到回归人文的高考作文演变,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那个崇尚斗争哲学的火红年代,不讲政治是一个立场问题,没有人敢冒此大不韪。即使在文革结束以后,高考作文命题,依然摆脱不了政治的桎梏,1978年北京市的高考作文题是: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就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战略重点转向经济建设。高考作文的政治色彩渐趋淡化。1980年的作文题《读“画蛋”有感》,被认为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里程碑式变化。一筐蛋中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蛋。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问题,必然会有不同的发现。同时,高考作文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1983年的漫画《掘井》,是命题作文改革的一次尝试。学生根据漫画下面的一行文字说明:“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不难锁定文章主题:做事要有恒心。浅尝辄止,常常会功亏一篑。
1990年的高考作文,供了这样一个素材: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说“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说“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要求根据这一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同一件事情,意在考查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高考作文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今年江苏是以“探险者与蝴蝶”为背景的材料作文: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探险。他们点燃了蜡烛,发现一群彩色斑斓的蝴蝶。为了不干扰蝴蝶,他们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再回到原地,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为黑暗的洞穴深处。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篇作文。
说实在的,这个题目不大好做。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蝴蝶似乎是在告诉人类,即便是无意的行为,也可能破坏它们的生态环境。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去思考,也可以解读为,每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其特有的生活模式,国家政策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原有的生活秩序。如果换用哲学观点去理解这份材料:生命有选择的权利,在光明和黑暗之间,蝴蝶选择了黑暗。若照这个思路,给文章起一个标新立异的标题:“光明不是唯一,也未必是最佳选择”,未尝不可。但这样的立意很难把握,弄不好就会跑题。今年江苏的作文题出得有点玄。
相对来说,天津的考题就比较好做。今年天津作文提供的材料是韩愈的一段话“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心得,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显然这是一份对认知问题讨论的材料,立意不难。如行而知之、求而知之、议而知之、过而知之、争而知之……任何一个题都有发挥的空间。文章主题也容易把握,应该算是一个好题
一个好的作文题,一要有利于考生真实情感的抒发,不能太空。二是题意不能过于隐晦,要让多数考生能够理解。三要有利于发挥想象空间,有利于展现优秀考生的才华。
20xx年湖南的作文考题《诗意生活》就显得空,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得上诗意生活!学生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是空话套话。同年浙江的考题是:《行走在消逝中》。这个题目太过隐晦,连题意都弄不明白,还如何发挥。那一年江苏的题目是《怀想天空》,这题目虽大了点,但想象的空间也大。宇宙起源、地球卫星、火星之旅、星球大战、太空站、外星人、UFO、银河、嫦娥、牛郎织女……都符合《怀想天空》的题意,想写好这篇文章,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现在高考作文佳作不多,反映了我们学生课外阅读偏少,知识面狭窄、思维单一等诸多缺陷。期待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有所改观!
高考作文 篇3要成人,就得正确面对“困扰和顾虑”
——由“猴子砍掉尾巴”想到的
困扰和顾虑太多是成人和成功的大忌。— ……此处隐藏4351个字……爱有加了。绝不作温室花朵,也绝不堕落消极。
间关莺语花底滑
上学后,爸妈便对我松了一点,不再成天限制我的活动。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爸妈喜欢在周末带我到郊外踏青。那段日子始终印在我的脑海,因为美好,因为不再重演。记得,花儿总是开着的,草儿总是绿油油的,风儿总是和煦的,鸟儿总是快活的,像我的心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叛逆之神降临时,我不再乖巧地讨父母欢心。总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陈词滥调的叮咛和唠叨。喜欢上奇装异服,喜欢上顶嘴,家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回想起来,我似乎要走上一条错路了。要多谢我的父亲,那副严厉的面孔突然换成了和蔼和耐心。他一步步地引导我,从不揭我的短,也不重复说教,黑色的日子就在无声中过去了。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终于把我拉扯大了。即将离开父母的我有些悲壮的感觉。爸妈老了,我发现他们鬓上有了白丝;爸妈笑了,当我发现他们满足的欣慰的目光,我突然哭了。爸妈的爱和他们的言传身教早铭刻我心。最后,爸爸说:“孩子,以后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了,自己好好把握啊!”
座上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
我要感谢父母亲的教导,他们是最普通的父母,却是我永远敬仰的明星。他们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未来。谢谢!这是我唯一能说的话了。
7.陶渊明的一句“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勾出了多少失意于庙堂之人的辛酸与苦楚?王勃一句“襟三江而带五湖”,又牵出了多少人的“浪荡江湖不系舟”的旷远之梦?无论是高适的“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还是范仲淹的“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不都在弥漫着一个悠远而旷古的自由之梦么?多少人志在庙堂,本意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却突然发现那本是庄严无比的庙堂上却已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或是感觉到生不逢时英雄落寞,或是厌倦了勾心斗角权力倾轧,于是,他们或主动或被动,或豁达或悲凉地从高高的庙堂走向了远远的江湖,想在这片淼淼的水中追求一份旷然,一种不羁——于是,屈大夫形容枯槁披发独吟于泪罗江畔,李太白吟流水或悲鹦鹉怆行于天姥山中,苏东坡亦“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于赤壁矶下……
8.我伫立在烟波浩渺的江边,望江楼上,那个终日凝眸、柔肠愁结的思妇,还是易安。多少次,她送夫千里;多少次,欲说还休。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黯然神伤,有谁会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闲愁,有谁体会?载不动的许多愁,有谁分担?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怎能不欲语泪先流?纵有横世才情,身为女子,易安却更加希望与丈夫朝夕相对,比翼双飞,无奈不如意事太多太繁,红颜渐老的易安多少次独坐幽落冷清的院落,看尽西风卷帘的无情,失落在人比黄花瘦的伤感中,也由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满地黄花堆积的深院中,目送这个千古丽人。
9.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个精彩而又无奈的大干世界中,唯有书籍才能给予你无尽的力量,如果没有书的陶冶,人将不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安逸,“夜夜龙泉壁上鸣”的雄浑无不来自书中,正如高尔基所说:“书,人类进步的阶梯。”醒醒吧,国人!
10.读书,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捷径,足不出户,可以尽享书之韵,书之美。读书,让我们体会“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惬意;让我们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悠;让我们理解“水面清圆,一风荷举”的怡然。足不出户,自然的美景,人文的视野,尽收眼底,尽收心胸,岂不畅快?
高考作文 篇71.细数门前落叶,倾听窗外雨声,涉水而过的声音此次响起,你被雨淋湿的心,是否依旧。
2.站在寒冬的冷风中,漫天的雪花正纷纷扬扬地包裹着这座寒冷的城市。想着逝去了的那份真挚的无价情义,我忍不住怆然泪下。
3.你在雨中行走,你从不打伞;你有自己的天空,它从不下雨。
4.那段岁月,无论从何种角度读你,你都完美无缺,你所缺少的部分,也早已被我用想象的画笔填满。
5.回首往事,日子中竟全是斑斓的光影,记忆的屏障中,曾经心动的声音已渐渐远去。
6.往事是尘封在记忆中的梦,而你是我唯一鲜明的记忆,那绿叶上的水珠,是思念的泪滴。
7.相信优美的生命,就是一曲无字的挽歌,漫过心际的孤独,早已蔚然成冰,而你,是这个季节最美丽的音符。
8.酒般的思念,一饮就醉,醉时就用全部的热情读这忧伤的月色。于是,月醉了,夜醉了,我也醉了
9.谁与我醉明月,愁在夕阳中。
10.融进银河,就安谧地和明月为伴,照亮长天;没入草莽,就微笑着同清风合力,染绿大地。这样,才算得上善待生命,不负年华。
11.她忧伤而美丽的面容,是我一辈子都读不厌倦的诗
12.爱是一种牵挂,无论步迹到哪里,心却系在那披肩秀发的发梢。
13.人生不能缺乏的是雨夜——淅沥地,独自的雨夜。这样的雨夜里,天有泪,烛有泪。天泪有声,烛泪有形,唯有斯人面上簌簌流下的,是点点无声无形的热泪。
14.云一样的思绪,飘过来又飘过去,最终还是落在我的手掌上。绚丽如霓霞,哀怨如晨雾。我看得清你,你看得清我,我们在同一地平线,做着不同的梦,我的梦白如花朵,你的梦红如晚霞。
15.童年的那一个个追逐嬉笑的日子,有如行云流水般在我的生命的旅途中流淌。
16.曾在阳光下幻想着云游四海,浪迹天涯。
17.别让别人徘徊的脚步踩碎你明天美好的梦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许这人间真的只有朦朦胧胧才是真。
18.思念,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是一种甜蜜的惆怅,是一种温馨的痛苦。思念是对昨日悠长的沉淀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也正是因为有了思念,才有了久别重逢的欢畅,才有了意外邂逅的惊喜,才有了亲友相聚时的举杯庆祝。
19.我常常以为,记忆是最容易模糊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里,它会一团团的淡去。而中学生活的一日日枯燥的翻转,也慢慢淡去。刻骨的,只有那么几个回眸,牢不可破地粘在了记忆里。
20.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飘舞。
21.一个秋风萧瑟的寒夜,当天边那弯孤独徘徊的月儿轻轻告诉了我该如何描绘心中最美的风景之后,我便不再抱怨为什么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不再感叹生命的尽头总是轻烟。
22.一个人走在城市的黄昏,孤独被斜阳摇曳成猎猎的旗,招摇在四周的暮云里。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忽然发现自己失去了方向。在异乡的街头,我突然那么强烈地渴望你能不经意地走来,牵着我的手,陪我,走一段漆黑的路。
23.在这世间,有些路是非要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
24.谁的指间滑过了千年的时光,谁在反反复复中追问,可曾遗忘了我。等你用尽了我所有的哀伤,而你眼中却有我所不懂的凄凉。
25.人生一世,白云悠悠,漂走的是多少沧桑与眼泪;人生苦短,汗流尽,沉淀的又是多少往事与回忆。
文档为doc格式